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 - Adler and van Doren

原文:How to Read a Book - Adler and van Doren (andymatuschak.org)

该书的第二版,与 van Doren 合著,发表于 {1972} 年。

第一章:阅读的活力与艺术

问:作者用了什么棒球比喻来解释阅读其实也是很主动的?

答:作者比作投手,读者比作捕手,书就是那个棒球。接球也是一种相当主动的行为!

作者提出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:阅读一本书时,通常有两种可能性。包括:

  1. 你完全懂作者在说什么,那这本书传达了信息,但没有增进你的理解。换句话说,你和作者的大脑都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的,这本书只是传达了你们相遇之前的共同理解;或者

  2. 你有些地方没看懂,就得下功夫慢慢消化这本书,增进你的理解。

「我们可以大致将阅读的艺术定义如下:{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,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,不假任何外助,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。}」

问:作者如何分辨为获得信息而阅读与为增进理解而阅读?

答:前者就像翻阅报纸或热门书籍,易懂不费劲,虽能增长见识,但不会让人费解。而后者需要读一些比我们水平「更高」的内容,这样的阅读会让我们暂时感到困惑,但只有通过这种困惑,才能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。

问:要想通过阅读获得深刻理解,需要哪两个先决条件?

答:读者一开始时在理解上不对等,但读者能够(至少部分地)克服它。

「如果你只是获取了新的信息,那不过是死记硬背罢了。… 只有在你不仅知道{作者在说什么},还明白{他为什么这么说以及他的真正意图}时,你才算是有所启发。」

问:这本书主要是帮助人们为了 ??? 而阅读?与单纯为了 ??? 或 ??? 而阅读有何不同?

答:……为了理解而阅读,与为了获取信息娱乐而阅读形成鲜明对比。

作者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类比,把探索式学习称为「无外援的探索」,与指导式学习(「有外援的探索」)形成对比。他们说,理解两者差异的一种方式是思考探索的材料

{无外援的探索}是{「阅读」自然或世界}的艺术,正如{有外援的探索}(指导、或被教导)是{阅读书籍或从对话中学习}的艺术。

作者声称,因为{为了理解而阅读有助的探索},所以它需要{做研究(即「无外援」的探索)同样需要的技能:观察、记忆、想象、分析、反思}。

「许多人以为,虽然诗人{在写诗时必须动用他的想象力},但他们{在阅读时却不需要用到想象力}。」

问:作者在阅读和听讲之间提出了什么关键的对比?

答:阅读就像是向一个不在场的老师学习——你不能向他们提问;你必须自己找到答案。

问:从书本中学习,在自然中进行无外援的探索,在何种意义上是相似的?

答:「当你向它提问时,它只有在你自己进行思考和分析时才会给你答案。」

第二章:阅读的层次

问:阅读分为哪四个层次?

答:基础、检视、分析、主题

问:为什么作者把阅读的层次称作「层次」,而不是「类型」?

答:因为它们是递进的,而「类型」通常是彼此独立的。

问:什么是「基础阅读」?

答:基础的识字能力:能认出页面上的每个单词。

问:检视阅读的目的是什么?

答:在(通常较短的)限定时间内,尽可能多地从一本书中获取信息,而不是为了全面理解这本书。

问:哪些发问突出了检视阅读的特点?

答: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?它的结构如何?它包含哪些部分?

问:分析阅读的目标与检视阅读有何不同?

答:「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时间有限时可以做到的最佳阅读,那么分析阅读则是在时间不限时可以达到的最佳阅读。」

问:什么时候不需要进行分析阅读?

答:当你的目标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或娱乐时;分析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深入理解

第四章:检视阅读

问:检视阅读的前提条件有哪些?

答:你必须能够流畅阅读文本,而不用一直查单词或被复杂的句子结构难住;你应该能够理解大部分句子的大意。

问:检视阅读有哪两个子层次?

答:「系统略读」和「粗浅阅读」。

系统略读

问:系统略读的主要目标是什么?

答:在有限的时间里,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深入阅读。

问:系统略读之后,除了判断你是否想继续阅读这本书,还应该了解什么?

答: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,以及「他写的是哪种类型的书」(我注意到我对这个表述的含义不太确定)。

问:如何开始系统略读?

答:先读书名页和序言,寻找有关书籍领域、目的、视角的线索。你能把它归为某个类别吗?

问:在进行系统略读时,阅读完书名页和序言后应做什么?

答:研究目录,以了解书的结构。

问:系统略读时,在研究完目录之后,下一步应该怎么做?

答:查看索引,了解书中涉及的主题范围和引用的作品;挑几段看似关键的部分阅读,试图找到文中的关键所在。

问:系统略读时,在查看索引之后,接下来应该做什么?

答:阅读书籍护封上的出版商推荐语:通常会有精彩的概述。

问:系统略读时,在阅读护封简介之后,下一步该做什么?

答:查阅书中的重点章节,特别是它们的开头和结尾部分。

问:系统略读时,在浏览重点章节之后,接下来该做什么?

答:翻看书籍,随意阅读几段或几页,寻找主要论点的迹象。阅读最后的两三页。

系统略读的六个步骤包括:{阅读书名页和序言};{研究目录};{浏览索引};{阅读简介};{查阅关键章节};{随意翻阅}。

在进行系统略读时,「把自己想象成{寻找书籍整体主题或核心思想线索的侦探}」。

粗浅阅读

问:作者所指的「粗浅阅读」(即检视阅读的第二部分)是什么?

答:不要停下来查资料或深思,通读整本书,以获得对整体的感觉。

问:「粗浅阅读」一本难懂的书时,应遵循哪个基本原则?

答:在阅读过程中,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找或深思。

问:为什么初次阅读难懂的书时,不应停下来思考不懂的内容?

答:如果你在初次阅读时就尝试弄懂这些细节,往往会失败,并且可能会忽略整体内容。第二次阅读时你会更容易弄懂它们。

速读

问:作者如何重新定义「速读」的目标?

答:目标不只是能读得快,还要能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——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是恰当的。

速读的一个「更好的公式」是:「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,{慢不该慢到不值得,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}。」

问:为什么速读课程无法帮助你理解一本难懂的书?

答:因为这些课程大多关注基础阅读和生理方面的问题(比如停止默读);而理解一本难书的难点,在于智力层面上如何处理这本书。

第五章:如何成为一名要求严格的读者

问:是什么让「秉烛夜读者」保持清醒?

答:有没有真正在阅读他们手中的那本书,让他们有所不同

问:主动阅读的核心建议是什么?

答:边读边提问,然后尝试在阅读过程中找到答案。

问:针对任何书籍需要提出的四个主要问题是哪些?

答:整体来说,这本书讲了什么?主要的观点、断言、论点是什么?这本书的内容(部分或全部)真实吗?它的意义何在?

问:如果一本书给你提供了信息,你必须追问的是?

答:这些信息的重要性。为何作者认为知道这些信息很重要?

问:如果一本书不仅提供了信息,还给你带来了启迪,你必须追问的是?

答:还隐含或暗示了什么,寻找更多启迪。

问:一个要求低的读者有何特点?

答:他们不会提出问题——也就得不到答案。

问:为什么仅仅知道「这四个问题」是不够的?

答:你必须养成习惯,在阅读时提问并准确、精确地回答这些问题的。

问:人们对好书打瞌睡,并非因为他们 ???,而是因为他们 ???。

答:并非因为他们不愿付出努力,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努力

问:作者建议读者如何标记作者在论证中提出的一连串观点?

答:在页边标上编号。

问:作者所指的「概念笔记」是什么?

答:对于作者的概念性主张的真实性和重要性提出自己的回答,并描述这些主张如何改变了你自己的观念。

问:作者所指的「结构笔记」是什么?

答:你对这些问题的回答:「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?」「它整体上谈了什么?」「书的结构是怎样的?」此时你并没有真正了解书的实质。

问:作者所指的「辩证笔记」是什么?

答:对「讨论情境」的观察——这场讨论是由许多作者所共同参与的,而且他们可能根本没有觉察自己的参与。

问:作者称检视阅读时做的笔记为什么?

答:结构笔记。

问:作者称分析阅读时做的笔记为什么?

答:概念笔记

问:在任何领域,艺术家或工匠与一般人有何关键区别?

答:他们习惯了按照该领域的规则行事。(即他们不仅仅是知道这些规则)

第六章:对书籍分类

问:分析阅读的第一条规则是什么?

答:根据类型和主题对书籍分类。

问:理论性书籍和实用性书籍的区别是什么?

答:「理论性书籍教你知道某件事情是什么样的。实用性书籍教你如何去做你想做的事情。」

问:作者如何区分历史书、科学书和哲学书?

答:历史书讲述特定时空的故事;其他类型则关注普遍法则。科学书强调超出日常经验范围的观察和思想;哲学书则让读者通过自身经验来支持论证。

第七章:透视一本书

问:分析阅读的第二条规则是什么?

答:尽可能简明扼要地阐述整本书的主题或要点。

问:分析阅读的第三条规则是什么?

答:勾勒出书中各个部分及其与整体的关系。

问:(解释分析阅读的第二和第三条规则)「如果你只知道它是 ???,你就还没真正把握住一个复杂的整体。你还需要了解 ???」

答:它怎样呈现整体;它怎样呈现多元体(一个有组织的多元体!)

问:分析阅读的第四条规则是什么?

答:明确作者试图回答的问题。

问:给一些作者可能会问的理论性问题的例子。

答:比如,X 存在吗?X 是什么类型的东西?它的原因是什么?它的目的是什么?它的后果是什么?它有哪些特性?

问:给一些作者可能会问的实用性问题的例子。

答:比如,应该做什么?怎么去做?做 X 还是做 Y 更好?在什么情况下做?

问:分析阅读第一阶段的目的是什么?

答:弄清楚一本书讲的是什么,它的结构如何。

第八章:与作者达成共识

问:与作者「达成共识」是什么意思?(coming to term,直译就是确定术语)

答:使用相同的词语并赋予相同的含义

「一个{术语}就是{用法非常明确的词}。」

问:「术语」和「词语」有什么区别?

答:词语可能有多种含义;「术语」则是指作者明确意图的、含义单一的符号。

问:分析阅读的第五条规则是什么?

答:1) 找出书中的关键词汇;2) 达成共识。

问:分析阅读第二阶段的目的是什么?

答:解读书的内容或信息(通过分析阅读的第 5 至第 8 条规则)。

问:分析阅读的第 5 至第 8 条规则都包含哪两个部分?

答:第一步是处理书本页面上的语言,第二步是深入理解这些语言背后的思想。

问:为什么作者认为如果不主动阅读,就无法与作者达成共识?

答:你通常不会注意到哪些词语特别重要——那些作者以特别的方式使用的词汇。

问:为了「达成共识」,建议怎样做笔记?

答:做一个术语表——列出书中的重要词汇/短语及其含义(即术语)的双列列表。这种对应关系可能是多对多的!

第九章:判断作者的主旨

问:在商业中,人们通常先抛出提案(proposition,也有主旨的意思),再达成共识;在阅读时,为何常常反其道而行之?

答:因为读者通常需要先理解作者用词的含义(达成共识),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主旨。

问:分析阅读的两个阶段在哪里交汇?

答:在主旨和论述的层次相交汇(在第一阶段,你通过将书分解成不同部分自上而下;在第二阶段,你通过观察主旨和术语如何组成论述自下而上)。

问:分析阅读的第六条规则是什么?

答:1) 标出书中最重要的句子;2) 找出这些句子所包含的主旨。

问:分析阅读的第七条规则是什么?

答:通过串联句子来找出或构建书中的基本论点。

问:如何找到书中最重要的句子?

答:找那些需要更多努力来理解的句子;找那些表达论述主要依据的句子;找那些为重要术语奠定基础的句子。

问:判断是否理解句中主旨的「最佳测试」是什么?

答: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达它——最好是用完全不同的词汇(即「做一次翻译」)。

问:理解句中主旨的「另一种测试方法」(非「最佳测试」)是什么?

答:给出一个实例或作一个说明,最好基于个人经历。

「除非你能展示某些与主旨相关的,实际或可能的事实,否则你只是在{玩弄文字},而非理解思想或知识。」

「{咬文嚼字}」:作者用以形容{在不理解词语含义的情况下玩弄文字的行为}的术语。

问:分析阅读的第八条规则是什么?

答:找出作者的解答。

第十章:公正地评判一本书

弗朗西斯·培根对读者的忠告是:「阅读不是为了反驳或驳斥,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,更不是为了找话题聊天,而应是为了{斟酌与考虑}。」

问:作者提到的「受教」是什么意思?

答:投入、批判、像同行一样行事。

问:作者提到,读者不仅要有回应,还要负责,这是什么意思?

答:负责意味着你需要有自己的主见,而不只是被动接受作者的主张。

问:「修辞技巧」对于读者意味着什么?

答:知道当别人想要说服我们时,我们该如何应对。

问:分析阅读的第九条规则是什么?

答:在评判前先理解。

问:分析阅读的第十条规则是什么?

答:在你不同意时,避免无理的辩驳和争论。

问:除非……否则分歧仅是「徒劳的争执」。

答:你怀抱着解决问题的真诚希望。

问:如何区分知识的陈述与观点的表达?

答:「知识由那些能够被辩护的观点组成」(即通过证据和理由支撑的观点);我们相信我们能够说服他人。

问:分析阅读的第十一条规则是什么?

答:将观点分歧视为可解决的问题,并给出你的理由。

第十一章:赞同或反对作者

问:在何种意义上,「我没理解」能构成一种批评性的评论?

答:如果有证据表明这本书结构混乱、术语使用模棱两可等,就会使论证无法评价。

问:进行分歧讨论的「三个条件」是什么?

答:1) 承认自己的情绪;2) 陈述自己的假设;3) 力求保持公正。

问:批评的四种类型是什么?

答:1) 知识不足;2) 知识错误;3) 不合逻辑;4) 分析不完整。